求职这件事,什么时候准备都不会嫌早

来源:转载编辑日期:2017-01-04

几年前回母校,给学院的小朋友们开职业交流会。会上,我问:你们一般什么时候开始实习?实习了多少次了?

答案令我很惊讶。一群大四的孩子,居然有很多人回答我说:没有实习过。

要知道,这是一个职业交流会,本身已经筛掉了打算考研的人。也就是说,再过不到一年,他们就将迈入社会,面临最残酷的竞争。

我又问,学院的实习学分怎么办?他们说,找熟悉的亲戚帮忙盖个章,一次可以盖一大批人。

我想,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应该是颇为高兴的,觉得自己又节省了三个月的时间,可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殊不知,这是堵死了自己将来的道路。


说来惭愧,我自己曾经也秉持着这种思想——觉得实习没有太大价值,浪费时间。反正正式的求职,要等到毕业之后嘛,急什么。后来才发现,这种思想是多么幼稚。很多人自视甚高,觉得就算没有实习经验和社会经验,靠自己的能力和头脑,毕业之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也不难。

问题是,如果你本身不是一线名校毕业(清华北大这种),没有拿到过国际奖项,没有能依靠的出身背景,也没有在SCI上发过论文——那你跟其他几百万大学生,其实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你凭什么让招聘单位觉得你能行,别人不行?靠你在社团做过活动,在校报发过文章,拿过奖学金吗?

我经常跟新人们讲的一点就是,你不用担心「不会」,因为只要你入职了,无论在学校里多厉害,对公司来说基本也是一张白纸,公司同样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去培训你的——关键只是在于,你有没有相关的经验,有没有基础的认识,有没有拿得出手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更快地上手、更快地融入团队。

除了注重考试的职位——比如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和管培生,大多数公司都会把这几个因素放在首位。

而它们靠什么展示呢?实习。


在相关行业有实习经验——尤其是比较知名的公司的话,就算你只是去打打杂,起码也说明你对这个行业有一定的认识,有最基本的了解,而且学习能力不会太差——不然他们也不会要你。

这就可以为公司减少很多顾虑。

而且,如果你有实习经验的话,在同等水平下,面试的表现,会比没有经验的人好太多。

你起码会更了解面试官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想要的是什么。当他问你问题的时候,你起码也拿得出一些案例,来作为你能力的佐证。

更进一步,如果你够积极、勤奋,在实习的时候能够抓住机会,做出一些成果——比如参与了某个项目,做了一些出街的作品的话,那你跟其他人比起来,就是一种质的飞跃。

这也就是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反复强调的观点:你的社会价值在于,你产出了什么,别人能怎么定位你。

这里就会有一个问题:这些东西,只能通过实习来展示吗?

当然不是。

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那么,你最好的证明是什么呢?当然是你的作品。

即使你没有实习经验,但如果有足够多的商业合作作品,也是一个有力的加分项。

同样,如果你是学软件设计的,就算没有BAT的实习经验,如果你能在大学期间鼓捣个APP出来,能满足某个切实存在的痛点,这也是一个决定性的优势。

只不过,在很多时候,做到这种情况比较难,相比之下,通过实习的方式,无论是积累正规工作的经验,还是获取行业实操知识,以及做出真正有效的作品,机会和成功率都会高很多。

实习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也不是。

实习不在多,而是在于精。4家普通小公司的实习,未必比得上一家顶尖公司;换了4个行业的实习,未必比得上扎扎实实在一个行业钻研进去。关键在于,你要趁早明白,你将来的路是什么,想从事什么方向,想投身进什么行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规划自己的路径,一步步往目标努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你想在大四进入咨询公司的话,可以这样做:

1. 大一积极参加社团、学生会、活动等,争取承担一些主导性的任务,同时把GPA刷高一点,考出来一个100分+的TOEFL。在大一下的时候,做第一份实习。

2. 大二上学期可以去找一些咨询公司PTA的机会,寒假去四大做个Winter Intern,同时为下学期的交换做准备。下学期开始交换,期间在海外找一些Volunteer的机会。

3. 大三上学期开始准备看Casebook,找人做Mock Interview,期间做1-2份咨询公司PTA,大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后,开始疯狂刷Case,整个寒假要练至少50个Case,并找一些Consultant进行mock。大三下学期开学后,开始准备Bain杯,同时准备申请Summer Intern,继续猛练case。

4. 顺利的话,大三暑假在咨询公司进行暑期实习,拿到Return Offer;如果不顺利的话可以去大型互联网公司战略部,或者一线FMCG市场部的暑期实习。

5. 大四秋招的时候,如果已经拿到咨询公司Offer,可以去一些讲座里担任分享嘉宾,给其它小伙伴Mock,来挣取一些不菲的兼职收入,也可以参加秋招继续去申请其它家公司。如果没拿到Offer,则需要参加秋招,继续申请咨询公司的全职机会。

上面是一位朋友总结的路径。相比之下,如果你等到大四才开始规划,跟这样的人相比,你觉得自己还有任何优势吗?不要觉得大一开始实习太早了,实际上,一点也不早。


之前在群里跟朋友交流的时候,有人晒了一份简历:大一开始进金融公司打杂(必然也只能打杂),以后每一年都保持1-2份实习,且都专注在金融行业,到了大四已经进了一家顶级券商做助理,并且拿到了offer。那是一家连朋友都咂舌的公司。他的实习数量和密度令人叹服,但最重要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对自己发展路径规划的精确性,以及行动力之强。

大一就开始实习的人,虽然不多,也是有一些;但更难得的,是从大一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行业,并且持之以恒地在这个行业上扎根。

说实话,能够在大一就进金融公司打杂,必定是多多少少有一点关系的——而这更令我感到可怕。有关系、有头脑的人都这么拼命,那我们如果不努力的话,还拿什么跟别人比?在你哀叹现在的生活不如人意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实一切都只是因为,没有早点想清楚这些事情?

所以,我一直对大学生说:大学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想明白自己的志向,弄清楚自己想从事什么行业,这值得你用整个大学的时间去做——整整四年的时间,你有无数的机会去学习,了解,实践,试错,就算你试了都是错的又如何?你起码排除了许多错误选项。

而等到你毕业之后,等你的事业稳定成型,承担的责任多了起来,每一次试错的成本,每一次跟别人竞争的成本,都会高到你难以承受。对哪个行业有兴趣,就去深入了解,去研究它是不是跟你想的一样,它的发展路径如何,你是否愿意接受。对自己哪方面能力有信心,就想办法去发展它,做出一些落地的成果,想办法找到将这项能力用起来的领域,让它成为你的生产力。

如果你想在毕业后走入职场,希望在跟别人的竞争中取得一点优势,那么,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赶紧动起来。

每拖延一天,你就又失去了一天的时间。

这些,都是机会成本。


作者简介 | Lachel,职业经理人,心理学、管理达人,知乎21万赞答主,多家媒体特约作者。公众号:L先生的猫(lxianshengmiao)。


编辑: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