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百强雇主评选报告

来源:智联原创日期:2017-09-26

社群崛起:新雇主经济的演进

“社群”是社会的重要组织结构。社群强调共同的价值和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的规范和统一的行动能力。在马克思等经典社会学家看来,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生产组织的发展趋势都是在不断摧毁企业以外的各种社群,其后果是生产过程中人的价值和情感的忽视,从而导致了人的“异化”。时代发展至今,关于个体价值和情感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组织内部正在发生着这样的变化:从技术到人性,将员工看成全面的人、具体的人。人除了经济追求,还有价值和情感的维度。从管理到治理,调整以雇主、管理者为中心的思路,为员工赋权,充分信任与尊重员工。从生计到梦想,建立公平公正奖惩制度、升迁制度,将企业打造成为实现员工梦想和人生价值的平台。

组织对个体价值和情感的重视加速了雇佣关系的演进,我们看到,新经济模式正在推动企业组织社群化。“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模式催生企业产品和商业模式的社群化,预示着企业内部组织形态的变革。

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时代,尤其是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更加强调企业的创新能力,人才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如何获得人才、留住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种变化推动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发展动力,继续固守雇主在劳动关系中的主导性,用冰冷的制度和规范维护雇主主体性只能导致企业在人才市场失去竞争力。

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正在进入劳动市场的新生代劳动者更加注重自我,在劳动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在这个意义上,员工追求更加多元化,工作从谋生手段转变为获得更高品质的生活,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企业社群化赋予了新雇主经济更为丰富的内涵,具体表现为,第一,组织成员价值趋同。人们由基于价值认同的情感连接和心灵契约紧密融合在一起。第二,组织成员关系亲密。改变传统上下级关系的单一维度,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形成亲密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第三,组织结构扁平化。用扁平化结构取代传统的上下级层级关系,从而实现企业组织内部的有效沟通。


社群时代下雇佣关系的丰富内涵.jpg


雇主品牌内涵

雇主品牌是由英国管理专家Ambler和Barrow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概念,Ambler和Barrow(1996)认为雇主品牌体现为雇佣行为及与雇主联系在一起的功能、经济和利益的组合。作为雇主的形象标志,其表现为企业激励和保留现有员工以及吸引潜在员工的相关价值、政策和行为体系。故而,雇主品牌价值应包含雇主形象、雇佣体验和雇主品牌传播三个部分。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审委员会根据中国雇主发展现状,将雇主理念本土化,构建了中国雇主品牌的评价体系:


雇主品牌评价体系.jpg


主要发现

l 9740家企业报名参选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同比增长80%。

l  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企业发展雇主品牌意识强烈,是参与评选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

l  408万名公众参与到提名最佳雇主活动中,公众分享并推荐心目中最佳雇主意愿度高。

l  吸引人的企业文化是公众推荐的最佳雇主具备的首要特征,该特征综合反映出企业雇主品牌外部传播方面的影响力。

l 50席来自生产/加工/制造行业和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入围今年的榜单,成为最佳雇主百强榜单最大的赢家。

l  百强雇主来自全国22个城市,其中4个一线城市的企业包揽了四分之三的榜单。

l  68%的百强雇主规模在万人以上,这些超大型企业是中国雇主品牌建设的标杆企业。


评选说明

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活动于8月2日正式启动,8月29日开始进入各奖项评审工作。具体评审流程如下:


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说明 拷贝.jpg


全国百强概况

百强行业分布

从全国百强雇主分布来看,生产/加工/制造行业独占鳌头,在榜单中占据26席。紧随其后的是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占据24席。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排在第三位。生产/加工/制造行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这类企业更是以人数众多而著称,能够吸引和容纳更多的人才。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作为新兴行业,是当前中国经济体中最为活跃的因子,这类企业具备灵活的市场应对能力和一流的创新能力,在人才发展战略上也独具特色,企业自身的雇主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百强最佳雇主行业分布.jpg


百强所在城市分布

百强雇主所在地覆盖了全国22个城市,东中西部地区均有企业上榜。

从数量上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城市的上榜企业达到75家,是百强榜单的主要构成地。此外,呼和浩特、秦皇岛、太仓市、芜湖、珠海等二三线城市均有企业跻身全国百强榜单。


百强最佳雇主地区分布.jpg


百强员工规模分布

从企业员工规模来看,万人以上的大型企业占据了七成的榜单。这类企业员工基数和招聘需求巨大,人才的储备、保留等环节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也因而促进企业在雇主品牌建设上不断进取。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建设雇主品牌从来不只是超大型企业的专利,今年入围百强榜单的雇主中,也有来自千人以下规模的企业。这类企业规模适中,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假以时日,这些企业势必会成为中国雇主品牌建设的佼佼者。


 百强最佳雇主员工规模分布.jpg


企业报名概况

企业数量

经过前期的筛查和资格审核,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活动共收到有效报名企业数量9740家,同比增长80%。数量的增长一方面表明中国企业对雇主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活动已经形成品牌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评选。


企业报名数量.jpg


企业地区分布

报名企业地区分布特点:

参与企业分布非常广泛,全国32个省、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均有企业报名参选。


报名数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依次是:广东、北京、山东、江苏、辽宁、上海、浙江、四川、河南、黑龙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实力雄厚,报名企业多,参与踊跃,广东省成为报名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占比总量18%。


报名企业省份分布top10 - 副本.jpg


按照三大区域划分,报名企业主要来自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优势在于整体经济活跃,城市发展迅速,企业基数占绝对优势。


报名企业地区分布 - 副本.jpg


报名企业所在地共涉及183个城市,报名企业数量超过100家的城市有23个,其中排在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成都、哈尔滨、天津、大连、青岛、郑州。


 报名企业城市分布top10.jpg


按城市等级来看,新一线城市报名数量占比最高,为36%,其次是四个一线城市,占比为31%。总体来看,一线二线城市作为中国经济的主体,企业数量大,理当为报名的主力军。


报名企业所在城市等级.jpg


 
企业规模

从报名企业员工规模看,目前员工规模在10000人以上的企业有461家,占比5%;5000-10000人规模的企业有285家,占比3%;3000-5000人规模的企业294家,占比3%;1000-3000人规模的企业有872家,占比9%。总体看,员工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报名总量在1912家,数量可观。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员工规模在20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数量占比51%。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行业的兴起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变革,大批中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群体。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活动始终相信中小企业的力量不容小觑,坚持通过评选推动中小企业雇主品牌发展意识。


报名企业员工规模.jpg


   企业行业分布

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作为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报名企业数量最多,占比24%,其次是生产/加工/制造行业,占比为14%,排在第三位的是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占比11%。


 报名企业行业分布 - 副本.jpg

企业申报奖项

从各奖项的申报情况看,最具社会责任雇主奖项的竞争指数最高,竞争指数高达515,这意味着每515家企业中才能产生一家企业入围榜单,竞争最为激烈。


 奖项申报情况.jpg


被提名企业雇主品牌表现

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全国百强的评审环节中,我们邀请408万来自不同行业职场人、各院校的学生群体共同提名心目中的最佳雇主。参与群体根据过往接收到来自企业传递的雇主品牌信息,形成对企业的综合感知,通过与自己心目中的最佳雇主进行比较,推选出最符合内心最佳雇主形象的企业。该环节能够有效考察企业在雇主品牌外部传播上的影响力,当企业被提及的次数越多,表明企业雇主品牌外部影响力越强,在公众心目中越接近“最佳雇主”。


被提名企业具备的特征

通过分析被提名为最佳雇主的企业所具备的特征发现,公众认为自己提名的企业首要具备的特征是吸引人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换言之,一个组织显性的实体空间和行为很好复制和模仿,但是其背后所遵循的信仰和价值观却是需要企业首先在内部进行建设的,而后向外部传递形成符号化。对非企业的员工而言,最佳雇主的实体空间和行为难以获知,但是企业所秉持的信仰和价值观却能够通过其传递的信息所感知到。可见,打造吸引人的企业文化对占领公众心智中的“最佳雇主”标签至关重要。

此外,被提名企业同时在尊重员工、自身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践行对员工的承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受到了参与提名公众的高度认可。


被提名企业具备的特征.jpg


参与提名样本特征

性别

参与者性别特征:男性占47.28%,女性占52.72%,可见女性相比男性更愿意推荐心目中的最佳雇主。


参与提名样本性别构成.jpg


工作状态

就业群体占71.9%,是参与提名样本的主要构成群体,作为具备职场经验的群体,对心目中的最佳雇主的体验更加深刻。其次是学生群体,占17.2%。另有10.4%的群体属于待业状态,其他人员就业状态不明者占0.6%。


 参与提名样本工作状态.jpg


行业分布

参与提名者中IT从业者最多,占18.1%,其次是生产/加工/制造行业,占16.7%,排在第三位的是金融业从业者。


参与提名样本所在行业分布.jpg

编辑:Content